广州凌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凌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 >> 行业新闻
面向智能制造的智慧供应链
http://m.chlingkong.com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 2017-5-26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基于智能供应链环境运作,“中国制造2025”本质上要求供应链各个层次的智能化:制造基础智能化、产品/装备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智能制造下的模式转变。

当前智能制造 我国智能制造中的智慧供应链生态面临怎样的发展趋势?存在哪些发展瓶颈?制造业供应链迭代升级的路径何在?近日智能制造 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物流装备绿色与智能技术发展研讨会上,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代表就智能供应链建设的基本问题展开了交流。

端到端的供应链整合

随着传统制造业供应链结构中的设施、库存、运输、信息等要素进一步智能化物流,各要素协同驱动智慧供应链的发展成为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生态的重要引擎物流,供应链开始支撑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物流,智慧供应链的发展态势展现出层次分明的阶段性迭代特征。

智慧供应链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初级供应链、响应型供应链、可靠供应链、柔性供应链和智慧供应链。 “在初级供应链阶段,企业通常按照预算安排生产和交货,没有专职的供应链部门进行产销协调。随着企业的发展,响应订单的供应链应运而生,这时候的供应链战略在注重直接成本的同时考虑客户交互,对客户订单进行快速响应,但是,这个阶段的供应链结构也造成了客户服务缺乏稳定性的不足。”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供应链专业委员会主席邱伏生表示。

邱伏生介绍道,可靠供应链是供应链发展的又一个阶段,它强调需求计划与执行业务的协同,关注终端客户需求、服务和满意度,全面展开需求预测及产销协同和跨部门协作。与可靠供应链相比,柔性供应链其实是内部充分整合后的供应链,这种类型的供应链战略关注供应链整体成本,主张跨部门充分协同、柔性化和精益兼具的供应链能力,精益敏捷是其重要特征。

“生产活动的起点发生了从制造企业到用户的转变。”北京伍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军琪认为,在智慧供应链中,“一切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变成了最终用户”。

智慧供应链受需求驱动,是终端需求计划驱动扩展的端到端供应链运作。邱伏生表示,智慧供应链强调与客户及供应商的信息分享和互动协同,“真正实现了通过需求感知形成需求计划,聚焦于横向流程端到端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智慧供应链”。

需求驱动为价值导向

“在智能供应链上,不再是企业的某人或者某个部门在思考,而是整条供应链在思考。”智慧供应链的思维方式必将是以点带面,强调全局性。邱伏生表示,未来的供应链运营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救火模式,更多强调系统优化与全供应链的绩效,强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完全协同性。

邱伏生认为,企业将更加看重相对于客户服务满意度的精准性、有效性。“制造企业更加具有时代感和存在感,不再躲在代理商或企业销售部门后面被动提供产品,而是主动分析、主动服务,更多地邀请客户进行体验式的开发,测试客户要求,进行符合客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整合,以保证该产品或服务对于客户的‘黏性’,从而反过来促进产品和服务的迭代升级。”与此同时,供应链也能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补偿,从而智能化迭代升级。

此外,邱伏生认为,未来的智慧供应链战略还将使企业更加看重供应链过程的增值要求,更加重视基于全价值链的精益制造,更加强调以制造企业为切入点的平台功能。“传统的精益生产理论强调制造就是增值的,那是产品时代的思维,在智能供应链时代,需要明确的是:只有客户买单的才是增值的,过量生产就是浪费。这将引发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的价值导向颠覆。”

智慧供应链从精益生产开始,拉动精益物流、精益采购、精益配送等各个环节。邱伏生表示,“全过程都必须是精益精准的,在运营标准的基础上联动展开,达到量化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减少甚至消灭‘标准、计划、执行’之间的差异,形成一体化控制体系。”

物流与信息流协同互动

制造技术与管理技术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共生共长,这其中,管理技术的核心是供应链计划,供应链计划形成的信息流和供应链执行形成的实物流共同构成智慧供应链的价值。上海大学需求链研究院首席顾问赵玲表示,“供应链计划为智能制造赋予灵魂,工厂不是只有冰冷的自动化设备,而是拥有神经(信息传递)、脉动(节奏管理)、血液(流量控制),信息流与实物流完美结合,最终实现最高效的管理目标。”

智慧供应链成长路径离不开物流与信息流的协同互动,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东芝项目负责人杨晖认为,物流是构筑智能制造的地基,“总体规划时,明确‘实物流’为优先,遵循七大原则,解决‘物物相联’。”这七大原则分别为: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大物流,小生产;单向流,人流物流分离;以防为改,合理有效;以物为本,尊重物料;物料数字化;过程控制成本,时间消灭空间;“形散神不散”。

杨晖表示,智能制造的一次规划需要满足未来3-5年生产经营和技术迭代需求,要明确各阶段发展路径及分步实施要求。“规划时,要体现物流的整体性,制造时,物流要服务于生产,体现物流的服务属性。物流过程以物为本,尊重物料属性与特征,加快物料的周转率。推动全员物流,让物流融入生产制造的过程中,用物流的思维去分析物流,建立物流流程。”

“个性化、高端化、参与感、快速响应是工业4.0背景下物流的重要特点。” 尹军琪表示,未来物流的发展方向是“智能的、联通的、高柔性的、透明的、快速的和有效的”,物流活动需要满足全流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大数据的应用。

谈到智慧供应链的成长路径与切入点时,邱伏生认为,“企业需要重构企业个性化的智能战略,梳理战略达成逻辑,然后,分析市场和产品流转趋势,提纯智慧供应链差异化竞争能力。同时,协同大数据战略进行智慧供应链平台的重构,建立仿真能力与供应链预警。”

“供应链上的企业,尤其是链主企业,通过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来整合智能机器、数据存储与显示、决策系统和生产设施。”邱伏生表示,通过物联网、服务计算、云计算等信息计算与制造技术融合,构成智慧供应链平台,实现软硬件制造资源和能力的全系统、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感知、互联、决策、控制、执行和服务化,进而实现人、机、物、信息的集成、共享、协同与优化,最终形成生态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