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在美国投资6亿美元建造的汽车玻璃厂正式投产,曹德旺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实体经济的成本,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务比美国高35%”。
这番言行举止,让一些人认为,曹德旺要“逃离”中国了中国制造 于是围绕“别让曹德旺跑了”的话题中国制造 外界展开热烈讨论。
更早之前,享受这一“待遇”的,是全球电子代工巨头富士康。舆论认为,富士康“逃离”中国的迹象有两个成本,一是印度大量买地建设工厂;二是在川普强硬要求苹果生产线迁回美国的背景下成本,富士康母公司鸿海与软银承诺成本,在美国本土进行投资,为美国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
尽管业界认为,当一家企业扎根于中国,销售网络也在中国建立起来后,是很难走得掉的。不过,“别让曹德旺跑了”、“别让富士康跑了”的舆论热议,也非常值得深思,它实质上反映出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困境。
三因素施压中国制造业发展
税负正成为限制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最直观的因素。
国内企业税负包括25%的企业所得税,高达百分之十几的增值税,印花税、车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等其他费用。
曹德旺指出,美国对企业征收的所得税为35%,加上地方税与保险费,一共40%,而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务要比美国高35%。经过换算,即中国制造业综合税务高达54%。
这一数据与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测算出我国企业综合税负达到50%以上的结果相符,面对高昂的税负,李炜光表达的观点更为激进,他认为中国税负让企业处于死亡边缘,这就是“死亡税率”。
国内要素成本也施压中国制造业发展。
对于这点,早在美国投资建厂的江南化纤有限公司对媒体阐明的非常具体:土地成本方面,中国是美国的9倍;物流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倍;配件成本,中国是美国的3.2倍;电力或天然气成本,中国是美国两倍以上;中国原本有的劳动力优势,也于近年趋弱。
另外,《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微信公众号“侠客岛”认为,地方政府偏爱虚拟经济、忽视实体经济,以及权力寻租这类“看不到的成本”同样是施压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制造业减负:政策利好与智能升级成看点
对此,业界认为,中国制造业脱困一要靠政策助力,二要靠自救。
政策助力包括推进营改增工作降低企业发展负担,在土地、电力等要素成本上给予制造业利好;推进制造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效率,迈向智能制造阶段等。
制造业自救主要通过智能升级实现,如加快“机器换人”步伐,摆脱用人依赖,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富士康是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佳代言人,值得行业学习。
2011年,郭台铭正式向外界透露出用机器取代劳工的计划。更早以前,富士康便已开始为“机器换人”做了准备:2007年富士康在深圳成立了自动化机器事业部,开始研发核心控制器与关键零部件;随后2009年,富士康推出了15款自主研发的Foxbot机器人。
如今,Foxbot机器人已经开始量产;富士康的某些生产岗位,70%的工作由机器人完成;江苏昆山富士康工厂引入工业机器人后,员工数量从11万下降至5万人。
除了引入工业机器人外,富士康还致力于通过物联网技术让各类机器有效配合,让机器可以在关灯情况下继续生产,以推动制造业的进一步智能化升级。